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任香 曾星怡)目前湖南持续降雨,处于防汛关键时期。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造成受灾人群居住环境恶劣、营养状况较差、机体免疫力降低、病媒生物及宿主动物栖息地或滋生条件发生改变等情况,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风险增加。
7月2日,湖南疾控发布健康提醒,警惕暴雨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的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包括这些
1.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病,可因接触疫水导致感染,饮用生水时尾蚴也可自口腔进入。血吸虫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初次接触疫水后,尾蚴大量侵入皮肤或黏膜,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会出现发热、过敏反应(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食欲减退、腹部不适、肝脾大。
2.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主要宿主为猪等家畜及鼠类,人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和疫水感染发病。该病常具有自限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3.肾综合征出血热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吸入气溶胶或食物摄入、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潜伏期多为1—2周,该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典型症状为“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似醉酒面貌,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4.登革热
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夏秋季高发。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表现为发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有的甚至出现多样性皮疹或皮肤黏膜出血。
这样预防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
个人防护
1.尽量避免接触流行区疫水,对因生产生活、抗洪救灾等必须接触水体的人群,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涂抹防护油膏或穿戴防护用具。
2.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
3.家中安装纱窗、纱门。外出穿长袖衣裤,尽量选择浅色,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其他干预和防控
1.做好螺、蚴、蚊、蝇与老鼠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如人工捕打和药物灭杀等。
2.做好家畜管控,提倡家畜圈养,防止家畜粪便直接流入水中。
3.做好灾后粪便管理,修建临时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对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4.增强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意识,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责编:李爱华
来源:三湘都市报
时政微观察丨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刻揭示新时代发展规律——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二
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全文)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领航强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习近平主席检阅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受阅部队侧记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汇聚信心和力量
时政微视频丨习近平心中的“上合家园”
金色相框|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